1. <input id="g0z1k"><source id="g0z1k"><blockquote id="g0z1k"></blockquote></source></input>
          登錄 | 注冊   微信 簡體 繁體
          無障礙閱讀 進入適老模式

          民生實事

          2018年重點工作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臺前建縣4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進入新時代,我們要看到經過多年不懈努力,臺前的經濟基礎更加堅實、民生福祉更有保障、城市發展更具活力,厚積薄發、加快發展的態勢正在形成;要看到在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力度更大,我縣產業轉型發展迎來大好機遇;要看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重大舉措,省市明確以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為導向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為我縣加快動能轉換、激發經濟活力、提升整體競爭力提供了有利條件;要看到國家和省市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各種資源、政策、資金優先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為我縣加快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提供了強力支撐。面對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我們不僅要看得準,還要抓得住,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奮力在新一輪發展進程中搶得先機,努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2018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高質量發展根本方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落實“兩個堅決維護”,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加快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創新,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臺前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邁出堅實步伐,為中原更加出彩增色添彩。

          按照年初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節能減排、環保等約束性指標完成市定目標。同時,按照穩增長、保民生、促和諧的原則,抓好十件實事,推進一批產業發展和民生工程、重點項目。

          今年以來,全縣上下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縣委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王國生書記、陳潤兒省長蒞臨臺前調研時的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開拓創新,務實重干,克難攻堅,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

          經濟平穩健康增長。上半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55.34億元,增長5.7%。三次產業比例為9.6:62.3:28.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73億元,增長10.7%。

          質量效益明顯提升。上半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87.73億元,增長6.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42億元,增長14.4%;稅收完成1.74億元,增長22.9%;稅收占比71.9%。

          轉型發展步伐加快。羽絨制品、汽車零部件、能源化工等三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13.2%,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74%,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6.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9.8%,高于規上工業增速4.5個百分點,拉動工業增長2.6個百分點。夏糧總產11.96萬噸,“四優”農產品種植面積發展到8.5萬畝。

          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截至6月30日,全縣PM10平均濃度1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 %;PM2.5平均濃度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9%;優良天數118天,同比增加11天。

          民生保障不斷改善。上半年,民生支出完成16.56億元,增長9.6%,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6.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58元,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791元,增長8.8%。全縣新增城鎮就業1210人,完成市定目標的67.22%。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75人。

          對照年初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根據形勢變化,建議今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部分預期目標調整為:生產總值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

          目前距年底僅剩三個月的時間,完成全年目標時間緊、任務重,我們要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聚焦年度目標,保持定力,持續發力,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三大攻堅戰為抓手,破解發展難題。打好“三大攻堅戰”是重大政治任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是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的重點,必須以決戰的姿態、超強的力度、過硬的措施,全力以赴,打贏打好。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把防范化解各類經濟社會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全面排查摸清風險底數,確?煞揽煽。防范企業風險,全面排查,因企施策,分類管控,妥善化解,積極探索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發揮過橋資金作用,防止企業資金鏈斷裂。防范金融風險,強化風險源頭管控,對苗頭性、傾向性、趨勢性問題早識別、早發現、早處置,依法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行為和非法集資、金融犯罪、網絡傳銷等違法違規金融活動。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全面開展政府債務審計,全面摸清債務底數,強化科學研判和風險防控,嚴格控制增量,穩妥化解存量,堅決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舉債、擔保行為,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防范毒品風險,持續加大毒品犯罪排查和打擊力度,深化源頭治理、依法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確保成功創建全省禁毒工作示范縣。同時,持續抓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做好信訪維穩、宗教場所規范等工作,防范風險發生。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深入貫徹習近平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全面落實《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圍繞實施“四場硬仗”“六大行動”“四項工程”,打好脫貧攻堅集中攻堅戰役,確保全縣1.1萬人實現穩定脫貧。按照求精準、抓重點、提質量、促平衡的總體要求,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瞄準目標,壓實責任,強化舉措,進一步在落實精準方略上下功夫,切實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精準退出。突出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搬遷扶貧等關鍵環節,著力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優化基本公共服務。積極承接省市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各項優惠政策,主動對接定點幫扶單位和對口幫扶單位,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速發展優質特色產業,切實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同時,在組織重點攻堅上下功夫,聚焦特殊貧困群體,因戶因人落實幫扶措施,對新產生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及時納入幫扶,做到應扶盡扶、應保盡保。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化標本兼治,堅持污染治理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全方位推進綠色轉型,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把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作為重中之重,嚴控揚塵污染、燃煤污染、工業污染、汽車污染,全力消除重污染天氣,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皓月繁星。認真落實河長制,統籌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加快城區段生態水系綜合治理、梁廟溝生態濕地等水污染治理項目,全力消除黑臭水體,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源排查,建立污染源監管清單,確保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初步管控,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加快化工企業“紅、黃、藍、綠”標識和“退城入園”工作,提升產業層次,促進產業轉型,為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二)以轉型升級為重點,推動高質發展。堅持優化存量和擴大增量并重,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并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發展方式轉變、發展動力轉換步伐。

          加快提升傳統產業。通過智能改造、綠色改造、技術改造促傳統產業“脫胎換骨”,積極引導羽絨制品、汽車零部件、能源化工企業瞄準國際國內先進標準,開展對標達標專項行動和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以標準提升引領和倒逼質量變革,推進三大主導產業揚優成勢。羽絨及制品產業,整合羽絨資源,加快轉型步伐,逐步實現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管理轉變、零散式向集約化經營轉變;以羽絨服裝、寢具生產為方向,引進一批強鏈、補鏈、延鏈項目,重點加快羽絨及服裝加工產業園、鵬達羽絨二期項目建設,力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 130億元。汽車零部件產業,重點在“培育龍頭、塑造品牌、提檔升級”上下功夫,加快汽車與零部件產業園、檢測研發平臺、飛翔房車等項目建設,著力提高裝備技術水平,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逐步實現由中低檔、單一化向中高端、多樣化、智能化轉變,力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60億元。能源化工產業,以精細化、綠色化為發展方向,大力推進“兩基地一中心”、旭源炭基復合肥、150萬噸凝析油精深加工等項目,加快形成龍頭引領、項目聚集、功能齊全的產業集群,力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以新能源、新材料為主攻方向,大力引進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加快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全面營造有利于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生態環境。加快建設中科新材料產業園、山東北方集團臺前新材料產業園,強力推進德源生物質熱電聯產和中科建發高鐵剎車片、受電弓、碳纖維等項目,增強發展新動能。

          創優企業發展環境。圍繞創建“星級產業集聚區”的目標,持續加大基礎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全力提升企業發展保障能力。堅持工業經濟運行月例會、季分析制度,確保經濟平穩運行。認真貫徹落實全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大會精神,在政策制定上精準發力,在政策落實上持續給力,以更大的力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實施“百千萬助力企業成長計劃”,著力破解企業發展中遇到的資金、用工等制約。堅持把創新作為激活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健全吸引、留住、激活人才的政策措施,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鼓勵企業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切實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三)以現代農業為基礎,加速鄉村振興。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編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謀劃重大項目,細化政策措施,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強化農業基礎保障。實施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完成王集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加快實施2018年度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工程,切實提高水利保障水平。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加強動植物防疫、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提高農業安全保障能力。

          提升農業發展層次。大力發展優質小麥、食用菌、草畜和瓜果等農產品種植,加快養驢基地、黃河小龍蝦養殖基地、食用菌種植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等項目建設,逐步實現區域化布局、規;洜I、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發展。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加快培育櫻桃、油桃、設施蔬菜等“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農業+電商”深度融合,完善農產品產銷體系,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快形成網貨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通道。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以實施“三改(改水、改廁、改氣)、三治(治污、治亂、治差)、三化(亮化、綠化、文化)”為抓手,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進農村能源革命和“廁所革命”,加快完善生活污水處理及管網等設施,鞏固提升城鄉環衛一體化成果,清除私搭亂建,拆除斷壁殘垣,讓農村凈起來、綠起來、美起來。積極整合生態、產業、文化、服務等資源,提升侯廟鎮許集綠色風情小鎮等魅力村鎮建設,加快侯廟后方光伏田園綜合體、馬樓鎮李胡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建設,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好股東確認、股權量化工作,持續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年底前完成全部改革任務。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支持金融網點業務下沉,全面推行農村“兩權”抵押貸款,強化農業保險保障作用,為鄉村振興引入金融活水。

          完善鄉村有效治理。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務監督制度,加強農村法治和誠信建設,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和廉潔鄉村建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兼具鄉土性和現代性的鄉村治理模式。

          (四)以新型業態為方向,繁榮現代服務業。以商務中心區為平臺,創新發展模式,強化招商引資,增強服務功能,引導符合居民消費升級換代的綜合商業設施和文化休閑項目在特色商業區集中布局,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做強電子商務。深入實施“互聯網+”先導戰略,推動電子商務與工業、農業、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縣級大數據中心和臺前“鳳凰商城”縣域網銷服務平臺,啟用電商物流園,打造馬樓汽配零部件電商小鎮,培育電商網銷本土特色品牌2個以上,全年電商交易額達到5億元以上。

          做優商貿物流。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商貿服務業提質升級,重點做好老城區傳統商業網點的改造提升,新城區尤其是濱湖新區周邊商業片區開發打造。圍繞羽絨制品、汽車零部件、相框加工等優勢產業,以正大家居、建德商業廣場為載體,加強政策引導,加快市場配套,推動相關行業向市場集中集聚。以石化能源物流、電商物流、快遞物流為重點,加快構建以物流園區為依托、物流龍頭企業為示范、信息平臺為支撐、第三方物流為主體的省際交會物流市場體系,積極推進中海油LNG物流等項目,促進物流業發展升級。

          做大旅游產業。以發展全域旅游為導向,大力實施生態休閑、歷史文化、紅色教育一體化發展戰略,高標準做好旅游規劃設計。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改造提升將軍渡景區,規劃建設張公藝百忍堂文化園等項目。豐富魅力村鎮內涵,加快推進夾河鄉姜莊村鄉村旅游扶貧等項目,著力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五)以統籌城鄉為引領,提升發展內涵。持續做好以綠蔭城、以水潤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新區老城同步推進,地上地下同步實施,硬件軟件同步提升,加快構建以中心城區為龍頭、特色城鎮為支撐的發展格局。

          強化規劃引領。盡快完成總規審批,高標準做好總體城市設計,加快啟動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鄉鎮規劃編制工作,年底前完成全縣村莊規劃編制任務,同步推進生態水系、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線等專項規劃編制,加快形成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的整體城市發展格局。

          盤活土地資源。牢固樹立經營土地的理念,對縣城規劃區內所有國有建設用地情況進行詳細調查摸底,明晰產權,健全檔案,繪制成圖,堅決杜絕每一寸國有土地的流失。盤活僵尸企業、老舊小區等存量土地、低效土地,用好土地資源,提升土地價值,提高開發效益。

          提升建設水平。加快啟動高速引線及南延、北延工程和南環路建設項目,扎實做好南外環、東北環等道路建設前期工作,拉大城市框架,完善跨行政區道路互聯互通。加快規劃建設縣城區內部路網,“封土行動”前全面完成金水南路、經二路等城區道路新建和改造工程,扎實推進體育館、新區綜合醫院等項目建設,謀劃實施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項目。加快推進引黃灌溉調蓄工程、金水國家濕地公園、城區熱力管網、產業集聚區供水、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二期、縣污水處理廠加嚴提升、污泥處理等項目建設,持續擴大供水供氣范圍,供熱工程實現城區集中供暖,完成26座公廁建設任務,不斷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加快產業新城、棚戶區改造、信泰城市綜合體、建業森林半島、復興時代城等商住小區建設,切實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向鄉鎮延伸,建成黃河灘區通道,大力推進“氣化鄉村”工程,謀劃建設一批鄉村生活污水處理、垃圾中轉、公廁等配套設施,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健全管理機制。牢固樹立“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加大巡查力度,加強日常監管,重點對店外經營、亂停亂放、私搭亂建等進行綜合治理。盡快啟動縣城區電動三輪車、四輪車治理工作,嚴管重罰和及時糾正各類道路交通違章行為,通過制度化、規范化管理提升市民文明意識。

          (六)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蓄積發展潛能。大力推進各項改革,全面擴大對外開放,為高質量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按照“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加快實施“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真正實現“一網、一門、一次”,營造良好環境,走在全省前列。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壯大投融資平臺規模,注入優質資產,提高融資能力。同時,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縣委的統一部署,做好我縣政府機構改革,統籌推進統計、財稅、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改革。

          持續擴大開放。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思路,研究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以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形成招商引資的“強磁場”。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持好“二分之一”工作法,合理擺布工作精力,切實把客商請進來、把項目引進來。圍繞主導產業和脫貧產業,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瞄準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產業關聯度高的優質項目,做足功課,精準招商。積極參加國家和省、市組織的重大招商活動,籌辦好“中國•臺前第三屆汽車零部件博覽會”等自主招商活動,搭建優質平臺,做好縣情推介,招引優質項目。年內引進超億元項目20個以上,實際利用外資21億元以上。

          科學謀劃項目。大力爭取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加強與銀行機構合作,爭取更多周期長、成本低、安全可靠的社會資本。積極主動立項爭資,抓好重大政策和重點項目對接,爭取在主導產業、棚戶區改造和城鄉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全年爭取各類資金8億元以上。同時,加強政府投資項目評審,規范項目建設,嚴格資金使用和監管,確保發揮最大效益。

          (七)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增進群眾福祉。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盯薄弱、對接需求、突出重點、精準發力,著力補齊民生事業發展短板。

          統籌推進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按照相對集中、資源共享的原則,進一步優化教育網點布局,著力緩解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開工建設18處農村中小學教學樓、3所幼兒園,設立3所農村寄宿制小學,完成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工作。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實現貧困村文化廣場和村級綜合文化活動室全覆蓋,建成文明庭院示范村100個。繼續辦好“周周樂百姓大舞臺”“舞臺藝術送農民”等喜聞樂見的公益性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和“渡河精神”,扎實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奔小康”教育活動、“書香臺前•學習之城”建設活動和“德潤臺前•做謙恭有禮德美臺前人”道德實踐活動,推動移風易俗,形成社會良好風尚。

          全面提升保障水平。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升遠程醫療信息服務,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醫聯體建設,完成新區綜合醫院、醫養綜合業務樓主體工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不斷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完成縣體育館主體工程。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依法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問題。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加大社保擴面征繳力度,做好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持續完善敬老院基礎設施,建成投用老年護理院養護樓和殘疾人托養中心,謀劃建設殘疾人康復中心項目。進一步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關愛體系。

          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堅持依法嚴懲方針,圍繞十類打擊重點,廣泛發動群眾,建立健全制度,強化日常監管,實施精準打擊,深挖背后“保護傘”,特別是對煽動鬧事、惡意阻工、封門堵路、強攬工程、欺行霸市等違法犯罪行為,發現一起、嚴懲一起,為我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平安穩定環境。

          同時,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支持駐臺前解放軍、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科協等人民團體更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統籌做好外事僑務、機關事務、市場發展、統計、史志、檔案、氣象、糧食、供銷、保險、郵政、煙草、通信等工作。


          久久综合色天天久久综合图片_国产哟哟精选在线播放_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1. <input id="g0z1k"><source id="g0z1k"><blockquote id="g0z1k"></blockquote></source></input>